★★★1、玩
我家是姐弟二人,我姐比我大四岁,印象里比较深就是,小时侯,每次看见我姐下午放学丢下书包跑出去玩,就屁颠屁颠跟在她后面,而她老不爱带我玩,在前面跑的飞快,想把我甩掉,我追着追着就撵不上她,就哇哇开始哭。这是我唯一能记得三岁时的事。
五岁,我念小学,认识了不少新同学,放学后,也不用去找我姐玩了。几个人随便找块空坝,玩“争皇帝”,就是摆三块砖,左中右,然后几个人站在五米开外,拿块小点砖砸,谁砸到了中间那块,就是皇帝,左边是丞相、右边是将军,如果还有女生,好象还要摆块“皇后”砖。没砸中的人,就被罚。“斗地主”跟这玩法差不多。
小学一年纪时,玩“夺地皮”,就是找一块干湿适合地,画个方框,一人一半,先猜拳,赢的人选地,一人手持一小刀,以刀先扎本方地盘三次,没压线,并且刀不能倒,然后就可在对方地盘上扎一刀,以此画线,将对方地分成两半,输家只能挑其中一份,然后双方再来猜拳……
小学二年级时,玩“争皇帝”,砸中摆砖的同学眼睛,差点害得他失明,幸好父母跟他家都很熟,妈说当时就住院时,每天送他十个鸡蛋,然后送了些水果罐头麦乳精,就了结。前年,看见幼时的玩伴,至今他的左眼依然为三角状。心中有些愧然。至那以后,爸妈就再不准我玩“争皇帝”了。
三年级,开始收集“烟纸”,叠成三角形,拿在手上可以指头弹之,也可用手心“砍”,然后看谁飞得远,就赢对方烟纸,复杂一点玩法是,飞得远一方,还要拿起烟纸“盖”对方烟纸,盖在对方烟纸上才算赢。最难搞的烟纸是“中华”、稍次一点就是“红塔山”,这两种烟纸,小伙伴偶尔拿出一张显摆,都舍不得叠成三角,只是整齐夹在书中当宝贝。比较常见是家长平素抽得烟:记得有“翡翠”,浅白的封面,中央衬着一只碧绿的翡翠“烟缸”,还有就是“大前门”、“大重九”、“茶花”、“红山茶”、“春城”……了。
四年级,热中于玩“拍洋片”,就是一些“三国”、“水浒”各路英雄好汉以及“西游记”里的神仙妖魔鬼怪的小卡片,很难收集完整一套,彼此就拿出来“拍”,一正一反,扣在地上,两人以手生风,看谁能把两张卡片全部翻倒。当时,玩这个上瘾,每天放学就跑去玩,一直到天黑才回去。妈一问去哪儿?就乱撒谎,一般谎言极为幼稚,且前后矛盾,无法自圆其说。往往换得爸一顿老拳或是妈的一阵臭骂。明天,依然死性不改,照旧拍洋片去了。
四年级开始看“小人书”,一小本,里面有插图,下面是几行字。最热门一套书就是“三国演义”,当时注意力全放在“插图”上,课间休息时,两个人就拿出纸人(从小人书剪下武将插图),步将对步将,马将对马将,以嘴对吹,只要本方武将兵器杀中对方(杀中马都不算),就算赢。最厉害一张就是关云长“马上拖刀”,刀极长,很容易就杀中对方,只有以“短兵器武将”灵活地贴身过去近攻。还有一类就是象“西游记”这样神话故事,这种纸人就不是太有意思,最厉害一张是龙王水攻,满篇都是水,龙王画得小小的站在角落里,简直没发打中他。
五年级时,女生个个都成了“橡皮筋”和“跳绳”高手,放学就在马路画格格,一跳一跳玩“丢沙包”。男生开始觉得自己有点大孩子“小样”了。玩“弹弓”打鸟,那时,麻雀还是其他鸟都特多,学校食堂前空地全是树上也有很多,一下课就只见几十个男生围在树下,“扑哧、扑哧”,偶能打得一只,打下后,很爱惜,给它受伤脚/翅膀擦红药水,包扎,找个笼子喂起来。当然这只针对比较漂亮的鸟。如麻雀之类,一般是找一角落直接烧烤。毛也没褪,就只觉得好吃,真香啊。
六年级,还玩过“玻璃珠”,一分钱一颗。家里当时一个星期就给1毛钱零花,买上十颗“晶晶亮”(但不是透心凉:))蹲地上,挖个洞,弹珠进洞,然后找其他珠子打。这个珠子的玩法,在我印象里大概不下四种,可惜都记不清了。只依稀记得一个顺口溜“一弹弹,二指连……”最夸张一次,我赢了满满两裤兜,走路回家,只听“哐堂哐堂”声不断,旁边小孩一路眼巴巴望着我鼓囊裤兜,让我很是得意。攒多了,就卖给同学,也算最早变相赌博吧。
比较另类是玩“马赛克”,就是80年代用于贴楼房外面修饰,一块一块,各种颜色,来源多半是从建筑工地偷来的。拿手一包,互相猜总数,猜对就赢。输光了,着急就从楼房上拔工人刚贴上去没沾牢的马赛克,风险系数很高。工人师傅逮住,先痛打一顿,然后还要报告学校老师或者家长亲自来领人。丢面子……我曾被抓过两次。呵呵
--------------------------------------
文章分页:[1][2][3][4][5][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