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非常欣赏这首《未名湖是个海洋》。 许秋汉这个名字,也因为这首歌而一下子响亮起来。被收入《没形降男T啊防锏模褂小段颐蛔怼贰ⅰ痘叵缗际椤贰ⅰ段萝疤焯谩贰ⅰ锻隆贰ⅰ镀鸱纭返雀枨堑敝校械耐裨记謇觯械闹势哟空妫灿械囊」鑫抖悖梢运担芴迳隙技挥行T拔兜溃廖藿檬危耆锹收嫘郧榈牧髀叮鹄词指腥恕?
从清华大学退学的高晓松,和《相约》的创作者郁冬,也相继推出了《同桌的你》、《恋恋风尘》及《来自我心》等一首首打动年轻人心灵的校园民谣。伴随着这些歌曲一道,苗扬、巴特尔、廖岷、王小颖、""老狼""等歌手的名字,也开始为喜爱校园歌曲创作的人所关注。而除此之外,近几年来,并未出现什么叫得响的""新校园歌曲"",也没有了更加响亮的校园歌手的名字。仿佛自《同桌的你》等歌曲诞生以来,校园民谣---大学生心目中的这一音乐精灵,离人们已经越来越远了。
不可否认,校园民谣出现最初,让人们耳目一新! 它强调了青春的易逝,透露出即将踏入成人世界的歌者对青春的回眸---青春依然真真切切,和一去不复返。这值得多少人去深思,去叹息!台湾著名的音乐人李宗盛曾经说过:""动听的歌好写,因为有方法、技术、技巧可以获得,而诚恳的歌难得。"" 最初,校园民谣能赢得人们的注视和喜爱,就因为它给了人们真诚、纯洁与温情。在四处充斥着商业气息的社会,这样的真诚实在是难能可贵的。然而,校园民谣毕竟由一批年龄相近、经历相仿、层次相同的青年群体创作出来,因此它不可避免地陷入某一种风格,某一种特色。在已经发行的所有校园歌曲中,朦胧、抒情、怀旧、感伤、犹豫、彷徨……是我们感受到的雷同的特征。 而当这种特征(或风格)一俟被熟悉,就有遭受冷落的危险了。遗憾的是,直至今日,有些校园歌手们仍满心企盼着自己的成果被唱片商买去,灌成磁带以求广为流传。而一些有利可图的唱片商又急于抢夺市场,自然是""什么好卖什么""。 于是,大批的校园歌曲,不经去粗存精,去伪存真,都被运入商业机构进行炒作。结果,制作出来的都是风格雷同的简单制成品,极容易坏了听众的胃口。这时,校园民谣,自然而然就面临了自身生存的""危机""现象了。
有人说,校园民谣就像一首素淡的小诗,充斥着唯美主义;也有人说,校园民谣的本色 即应""素淡"",惟其如此,才能体现校园的特色。 确切些说,充盈校园民谣中间的,主要仍是个人的情绪或情感经历,而具有真正社会批判意识的作品还未出现,尤其是一些能够引发人们深思的、真正有长久生命力的作品。 雷同及单一,已经被媒体和舆论批评过许多次了,但这其实不能完全怪罪大学校园创作歌手。他们的经历,让他们只能关注象牙塔内的生活,而对外面生活的理解和感受,对整个社会、整个国家的深刻体悟,显然缺少了很多。 而在商界大潮的裹卷和冲击下,当今的大学生们,也越来越注重实际了,乃至于被称为 ""实用主义的一代""。而当艺术本身也成为""实用主义""可操作的一部分时,通往艺术的大门,自然也就被关闭了。
现在,一些凭校园歌曲走红的歌手,已经投入到滚滚的流行音乐商海之中了。他们有的仍打着校园民谣的招牌,但其中的风格早已失去了往昔的挚真与纯情,渐渐被人们抛弃;而 有的早已放弃了这块阵地。比如,一些广播电台,像北京音乐台《校园民谣》栏目播放的歌曲,相当多的是熟悉的老歌,而一些浅吟低唱的新歌,往往又陷入小家碧玉式的苍白与无力、重复和雷同,缺少大胆的曲式及词意更新。
校园歌曲,何时能走出创作的断层?""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当下,流行歌坛迫切需要一批新生力量,以创作出一批真正富有时代感的新校园歌曲,以弘扬本应丰富多彩、充满 青春朝气的校园文化,并为当下喧嚣芜杂的乐坛增添一个清新的景观!时代,呼唤""精灵""的复归
--------------------------------------
文章分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