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工作无着落的乡下青年,装扮土里土气甚至有些破烂,仓皇之中来到东京。
他设想,在东京这个大都市,应该能找到糊口的工作吧。
可是,在一个经济不景气的年代里面,没有哪一个地方会雇用一个陌生的乡下青年。
真是一筹莫展啊!这个年轻人只好在东京繁华的车站大街开始了擦皮鞋的生意——这个活儿是一种最简单的生意,只要有鞋油、有鞋刷、有挥发油、有碎皮屑儿、有擦鞋台,就马上可以开店了。
在立交桥下面,有五六个擦鞋的伙伴在人行道上排成一列。大家都是温和善良的人,对这个刚开始做活儿的年轻人很热情,一五一十地向他传授擦鞋的技艺。
“要把鞋擦好,就不能太用力。看上去很用力,其实要轻巧。那种力气的拿捏,其实是很难的。”
“鞋油要是涂得太多、抹在一块,鞋子就不光亮了。只要薄薄地涂一层,长长地抹匀,才能得心应手。要想把鞋擦好,鞋油只能用一点点。”
年轻人对每个人的教导都听得很认真,点着头。刚刚一周的时间,他的手艺就跟老鞋匠差不多了。
年轻人没有机会从事称心的工作。做擦鞋这个工作,既然做了,就要做到让自己满意为止,没有认真擦好,他不会满意的。
“我们能擦好三双鞋的时间,他只能擦好一双鞋,真傻啊!不会偷工减料,不找点小窍门,是做不好生意的。”
一起擦鞋的鞋匠们都嘲笑他。
可是,年轻人一如既往,根本不想改变自己的做法。
“既然当了擦鞋匠,就要做日本最好的擦鞋匠。”
年轻人在心中这样憧憬着。
年轻人认真的工作态度,很快得到人们的充分认同。没过太长时间,只要让年轻人擦过一次鞋的客人,就再不会让另外的鞋匠擦了。
年轻人的生意日益兴隆——其他鞋匠因缺少客人而发愁苦恼时,唯有年轻人的面前,总是有客人排着长长的队等待着。
“跟这小子在一块,生意也难做了。叫他到别的地方去吧!”
这期间,那些擦鞋的伙伴们,不知不觉地对他白眼相待了。
在年轻人的熟客中,有一位是大酒店的总经理。总经理知道了这一情况,兴奋地对年轻人说:
“那样正好。你到我的酒店里来给客人擦鞋吧!”
酒店里的工作比以前更加忙碌了。在酒店里面,每天有许多外国人和日本人入住。对那些人的鞋子,年轻人一如往常,每时每刻都毫不厌倦地热情地用心擦着。
就在年轻人进酒店工作一年左右的一个夏天里,法国人哈里先生入住这家酒店。
哈里先生是一个大富翁,他拥有一辈子都花销不完的大笔财富。
可是,在哈里先生眼里,这个世界一点儿也不快乐。他身心落寞地独自一人,进行着周游世界的旅行。
哈里先生在酒店停留期间,意外地把放着大把钞票的钱包弄丢了。他很是绝望,以为钱包再也不会出现了。
出人意料的是,不久钱包就找到了。总经理拿着钱包来到哈里先生的房间,哈里先生发现钱包里面的钞票原封不动,一文不少。
“是谁捡到的?我想聊表谢意。”
“哎呀,这我可不好办了,是酒店的工作人员捡的。”总经理慌忙回绝道。
“我只要你说出他的名字就行。”
从总经理的嘴里,他得知捡到钱包的人是在酒店里工作的擦鞋工。
哈里先生想起了在地下室昏暗的一角,有一位总是目不斜视一心一意热心埋首工作的年轻人。
第二天,哈里先生特意换了一身破烂的衣服,穿着破旧的皮鞋,故意弄成很落魄的样子,站到年轻人的面前。
“请擦鞋!”他用仅会的一句日本语嘱托道。
年轻人望着鞋子,一点也没露出厌恶的神色。
对这双破旧的鞋子,他像是打心眼里爱惜似的,把所有的边边角角都擦到了,擦到脏旧处时,更是用力地擦拭。
哈里先生对他的工作态度大加赞赏。鞋子到最终擦完时,大约花了一个小时的时间,哈里付了比写在招牌上的价格多出百倍的钱。
“不,不!”年轻人为难地摇着手,意思是自己找不开。
“不,我不要找头。”哈里先生夹杂着手势这样说道。
年轻人一副为难的表情把钱还了回去。
“除了应收的费用,此外哪怕是一分钱,也是不能多收的。”
哈里先生脸红了,他为自己的误会感到羞愧——青年可是对这个不起眼的工作倾尽全力地投入的。
这一出人意外的事件,温暖了哈里先生已经冰凉的心。
当天晚上,哈里便把这个贫穷的日本青年请到自己的房间里来。
在通往酒店头等豪华房间的路程中,年轻人蹑手蹑脚地挪着步子,面对完全陌生的场景,仿佛迷路的孩子似的。
哈里先生静静地微笑着,招呼着年轻人:
“你是一个诚实的勤奋的日本青年。来,请坐到这边来!”
通过总经理的翻译,两个人的谈话进展顺利——
“你很年轻,是一位前途无量的人,你想过从今往后要学习什么吗?”哈里先生和颜悦色地向青年询问道。
“我的父亲是一位做日本糕点的小商人,可是,事业失败了,含恨死去。可能的话,我想继承父业,成为日式糕点店的老板。”
年轻人眼里闪着希望的光芒,展开双手这样回答道。
“糕点?”哈里先生摇了摇头。
“想当糕点店的老板?眼下的生意好像时机不大好。”
“实际上不是,好像并没有那么糟。因为,在日本,奶油馅点心与鞋油是同音。”总经理调侃地说。
听了总经理的话,在哈里先生的脑海里突然产生了一个念头。
“怎么样啊?能到我们国家来学习一下西式糕点的制作方法吗?今后,在日本,人们也会大量品尝西式糕点的。我们国家的点心可是世界第一好吃的。”
好奇的哈里先生想把这个日本青年带到法国去学习制作西式糕点的技术。
年轻人远渡重洋到法国后,用了六年时间,详细学习了西式点心的制作方法,获得了职业证书后,回到了日本。
回来后的年轻人,曾在东京的两三家西式糕点店工作过,可是在哪一家干得都不长久。
按照用法国学来的方式制作西式点心,到哪个糕点店都遭到了反对。因为那样一来,那种价格高昂的食品,在日本根本没有卖出的希望。
无论多么有名的西式糕点店,为了尽量让价格便宜点儿,做法上都很粗糙,根本没有一家店足以让年轻人施展他学到的真本事。
年轻人一气之下离开了东京。回到家乡所在的城市,在车站前开了一家不起眼的西式糕点铺。
“不只是东京才是日本哪,在这里同样可以制作自己想做的西式点心。”
这个小店就是金泉堂的前身,这位年轻人就是谷川金兵卫先生。
“今后我会再到日本来,会去品尝一下你店里的点心。”
从那之后,哈里先生不时寄信过来。但是他再也没有到过日本,并于十年前不幸辞世了。 文章分页:[1][2][3][4][5][6][7][8][9][10][11][1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