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外。
为了不走漏风声,老板当时没有把金币取走,而是封好坛子锁好门。
老板毕竟是一个贪财的人,晚上躺在床上一直合不上眼。第二天一早,
就悄悄地把坛子里的金币全部偷掉。金币取走后,坛子里的绿豆陷了下去,
上半部空了,怎么办呢?他急忙买了些绿豆装满,照原来的样子封好。
不料没过几天,阿里旅行归来。他到老板家去取坛子,老板把库房钥匙
交给他说:“坛子从未动过,你去拿吧!”
阿里把坛子拿回家后,发现坛子里一枚金币也没有了,于是去找老板,
客气地说道:“要是你把我坛子里的金市拿去用了,请您写一个借条,什么
时候有了再还我。”
“胡说!”老板死不认账:“你里面放的全是绿豆,哪里有什么金币!
快给我滚开!”
老板下承认,阿里便去找哈里发①告状。哈里发问他:“你在往坛子里放
金币时,有人看见没有?”
“没有,”阿里回答。
“既然没有人看到,”哈里发说,“我怎么能相信你的话是事实呢?你
还是回去吧!”
阿里告状不成,闷闷不乐地回到家里,老板听说后却暗暗欢喜。
关于阿里丢钱的事,巴格达城里议论纷纷,人们都说阿里是老实人,而
老板是一个偷奸耍滑的家伙。
百姓的议论一下子传到哈里发的耳朵里,哈里发便打扮成平民,走街串
巷去探听虚实。一天晚上,他看到路边有三个男孩子在演一出“戏”:一个
扮成阿里,一个扮成老板,另一个头裹头巾扮成哈里发。
“哈里发”问“阿里”:“你在坛子里放过金币吗?”
“放过。”
“哈里发”又问“老板”:“是你偷走了坛子里的金币吗?”
“没有。坛子里完全是绿豆。”
“哈里发”又指着坛子问:“里面现在放的是绿豆吗?”
“是的,”两人同时回答。
① 哈里发:中世纪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国家的元首。
于是,“哈里发”从坛子里分别拿了几颗绿豆放在嘴里嚼,发现有的豆
子发硬变质,有的豆子新鲜发甜。
最后,“哈里发”指着“老板”的鼻子说:“你在撒谎!你是偷阿里钱
的贼!”
哈里发看到这出“戏”后又惊又喜。第二天便派人让阿里带着绿豆坛子
到王宫来,同时叫去的还有老板、绿豆商人和扮演哈里发的那个孩子。他们
向哈里发施礼后,哈里发对那个男孩说:“昨晚我看到了你,我很喜欢你。
请坐到我身边来!”接着又说:“今天我要让你来审阿里的案子,我相信你
既公正又聪明,一定能判断出谁在撒谎。”
那孩子俨然变成一个真正的哈里发,开始问阿里:“是你把坛子存放在
老板家吗?”
“是的。”
“你看到他坛子里的金币没有?”那孩子又问老板。
“没有,”老板回答,“里面全是豆子,根本没有什么金币。”
最后,小“哈里发”对站在一旁的绿豆商人说:“你看看坛子里的豆子
放了有多久?”
商人从坛子里取出几粒豆子分别在嘴里一一品尝,然后得出结论说:“发
硬变质的豆子有七年之久,松软的豆子是新鲜的。”
话音一落,小‘“哈里发”指着老板喝道:“是你把金币偷走了!你拿
走了金市后,又往坛子里添满别的绿豆。——这一切不是很清楚吗?”
老板一听脸色发白,瞠目结舌,跪在地下求饶。阿里站在一边笑了。
最后哈里发开了腔,他命令卫兵把老板带出去打一百棍,并责成他归还
阿里的金钱。
哈里发含笑对小男孩说:“你干得很出色!你还小,我派人送你去学校
学法律,相信你将来会成为我们国家最好的法官。”
箭猪和斑鸠的故事
相传从前有一只箭猪在一棵枣树附近卜居,与在枣树上筑巢为生的一对
斑鸠为邻。箭猪看斑鸠有枣子可吃,过着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舒适、安静
生活,情况与它自己恰恰相反,因而不禁由羡慕而产生嫉妒心情。一天,箭
猪想道:“那对斑鸠靠吃树上的枣子过活,我自己却可望而不可及,一点享
受没有。为此我非想办法欺骗它夫妇不可。”
箭猪打定主意,便在枣树下面掘个地洞,作为它和妻子的居室,并在左
近筑了一个礼拜坛,独自呆在坛上,终日修功悟道,表示清高、廉洁,不为
尘世利禄所引诱。
斑鸠眼看箭猪是个膜拜安拉的虔诚信徒,被它清高、廉洁的行为所感动,
因而对它非常敬仰、钦佩,主动地去接近它,跟它谈天,问道:“你过这种
修功悟道、修身养性的生活,大概有多久的历史了?”
“已经三十年了。”
“你是吃什么过活的?”
“吃树上落下的枣子。”
“穿什么呢?”
“穿荆棘,这不过是取其粗糙而已。”
“你不上别个地方去,却在这里居留,这是什么道理?”
“我选择这个地方居住,是因为我要引正和启发那些走错道路和无知愚
昧的信徒们。”
“过去我认为你不是这样的;现在我对你的道行却很感兴趣,打算跟你
在一起修行。”
“你虽然这样说,只怕你不能躬身力行。因为言行不一致,会像庄稼汉
那样栽跟头的。这是因为正当播种插秧的时候,那个庄稼汉却吝惜种子,一
直徘徊观望,犹豫不决。他说:‘今年年景不好,收成不保险,我可不急于
播种插秧,也不能多下种子,否则不但要蚀本,而且还要浪费劳力。’就这
样庄稼汉坐误农时,直到收获季节,眼看其他农民丰收,他才懊悔不该坐误
时令,因而忧郁成疾,终于一病不起,送了老命。”
“那我该怎么办才能摆脱世务,然后安下心来,虔心虔意地膜拜安拉
呢?”
“为将来的归宿计,你应该作充分准备。至于今世的生活。只要有点食
物勉强能湖口就行了。因为人要知足,才能常乐呢。”
“我怎么能这样办呢?因为我是飞禽,枣子是我的生活来源,所以我不
能离开枣树,否则我就不知上哪儿去生存、立足了。”
“你可以把树上的枣子打下够你夫妻全年动用的一个数量,收藏在树下
的地洞里,然后搬到我窝里来和我住在一起,认真修养,刻苦锻炼。这期间,
你便吃储备的粮食。往后日子过的稍久,你的道行有了成就,对这种乐天安
命、节衣缩食的俭朴、淡泊生活就习惯了。”
文章分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